10月20日,國務院印發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提出了“創新強農著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大任務,從五大領域布局“十三五”期間全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任務,并具體落實到智慧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等14項重大工程。
“智慧農業”正在成為一個潮詞,農業智能化已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智慧農業已成為發展的路徑之一。但是,10月28日,智慧農業發布三季報,公司2016年1—9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19%,公司本季度凈利潤環比上季度下降234%。實際上,不單單是這一家公司利潤在下降,從事智慧農業產業的不少公司,都感受到了智慧農業在中國發展的并不順利。
這一熱一冷,讓智慧農業如何發展似乎掉入了“云里霧里”。
“智慧農業的概念由電腦農業、精準農業(精細農業)、數字農業、智能農業等名詞演化而來,其技術體系主要包括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和農業云平臺等三個方面,智慧農業要實現跨越發展,必須要在‘質量’上下工夫。”日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寶祝強調。
農業物聯網要從頭做起
“從1994年起,我國農業工程科技界就開始研究海外發達國家的精細農業技術,到如今,智能技術與裝備正在迅速融入到各種應用領域中。”10月28日,在中國發展論壇暨第三屆智慧農業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介紹。
“目前,我國農業物聯網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過去我們需要進口一些傳感器和設備,但是現在我們國產的好多設備性價比已經非常高了!睏顚氉Uf。
傳統農業在生產過程中,無論是農作物的種植還是水產、畜禽的養殖,多憑農牧漁民的經驗和感覺進行生產,這樣很難做到精準化和利益 大化。
對比傳統農業生產,楊寶祝說:“物聯網通過對環境的實時監測、跟蹤和控制,使得農事操作更加便利和科學,大幅度降低勞力成本,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進而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目標!
楊寶祝進一步解釋,農業物聯網的技術和產品主要是通過傳感技術、智能技術還有網絡技術,實現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能處理、自動控制。傳感技術是對于動植物的生長環境和生育信息進行采集;網絡技術是通過移動互聯技術來實現信息的傳輸;智能技術是對動植物生長情況和環境條件進行分析;自動控制則是根據動植物生長需要對環境進行調節,使環境更加適合動植物生長。
楊寶祝呼吁,當智慧農業這場農業科技革命悄然興起的時候,還需要從“頭”做起,踏實做好物聯網技術的普及與推廣!皵祿a生知識,知識產生智慧,農業實時傳感數據是智慧農業的基礎,低成本、易用可靠的物聯網傳感設備和控制設備是智慧農業能否廣泛應用和普及的關鍵!睏顚氉Uf。
大數據既需架構又要海量
8月30日,農業部印發《“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出在未來五年,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比例要達到17%。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王小兵表示,隨著國家信息化事業的蓬勃發展,農業信息化的春天已經到來。
山東農業大學校長溫孚江介紹,農業大數據在生產環節、產品流通領域、管理決策等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溫孚江認為,生物信息數據庫是特別能說明問題的例子。山東農業大學建立了包括種質資源、植物基因組、植物轉錄組等4000余份,數據量2TB左右的生物信息數據庫,基于此,已經定位和克隆了高產、優質、高抗等主要農藝性狀的基因,構建了快速鑒定田間病害的試劑盒等,目前已建數據庫9個,在線使用軟件27個,涵蓋物種多達259個。
“未來農業大數據能否發揮作用,關鍵在于大數據的架構是否規范,數據來源是否可靠,海量是否能夠保證!睏顚氉Uf,但是他發現目前有一些農業大數據,或者是數據量較少,達不到發現知識、智慧的目的;或者是數據量足夠大,但存在雜亂無章的現象。
楊寶祝認為,目前在農業領域,還無法做到銀行系統、阿里巴巴購物系統那樣,海量又規范的大數據儲存,而這方面正是農業要努力迎頭趕上的地方。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道亮也認為,未來我國農業大數據要在基礎研究、海量數據、精準預測上下工夫,現在存在的技術不成熟、大型制造商接入程度低、缺乏模式、缺乏規范、缺乏政策等問題,要通過技術、商業模式、產學研聯合,共同建設完善農業物聯網大數據,推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云平臺要形成大循環
“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分迅速,應用領域和面積不斷擴大,應用層次不斷加深,應用效果也得到了較好的顯現,整體上處于國際中等發展水平,個別方面已達到了國際 或 水平。但是,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應用對象間差別較大,同時,農業信息化發展的整體“質量”不高。
“相比其他行業,農業更需要建立云平臺。農業分布廣、領域多、規模小、用戶分散,很難也沒必要讓每個用戶都建立自己應用系統,應根據地區或行業需要,建立特定區域或特定行業的農業云平臺。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軟硬件投入,包括服務器、機房、操作系統等,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集中開發和運行,降低各種應用系統的開發成本,提高開發質量,縮短開發周期,減少運維成本等!睏顚氉Uf。
楊寶祝表示,“十三五”期間,隨著國家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支持力度的加大,農業云平臺將迎來快速發展期,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但同時必須在“質量”上下工夫,否則,智慧農業發展的速度將受到影響。
“所謂質量,就是計算機技術和農業業務的結合程度,關鍵是如何讓農業信息技術嵌入到農業生產過程之中,成為農業生產的要素之一,做到像種子、化肥、農藥一樣,讓農業生產離不開它,真正發揮平臺服務的作用!睏顚氉Uf。
同時,農業云平臺是一個細分的產業,它是云平臺和農業業務的交叉部分,也有自身的發展規律,有相應的研究、示范和產業化鏈條。其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主要定位是研究和示范,企業的主要定位則是產業化。楊寶祝說,遺憾的是,現在基本上是各自為政,內部循環,沒有形成一個全局的大循環體系。
“所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按區域、按行業來建立云平臺,為相應的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睏顚氉Uf。 來源:深圳新聞網 |